AI独角兽融资太快,投资人开始反思

2024-04-09 okx交易所

文|陈斯达

编辑|邓咏仪

前不久火爆全网的“世界首位AI程序员”Devin,既要“码农”的饭碗,又要投资人的钱。

据华尔街日报,3月31日消息,开发“AI程序员”Devin的初创公司Cognition Labs正与投资者洽谈,目标以最高20亿美元的估值募集资金。包括Founders Fund在内的Cognition Labs现有股东,正在洽谈最新一轮融资。

融资速度可谓惊人,3月宣布完成A轮融资时,Cognition的估值仅为3.5亿美元。当时,Cognition得到硅谷传奇创业家Peter Thiel的创投公司Founders Fund、全美最大外送平台Doordash创始人Tony Xu、X前高层Elad Gil等科技界领袖的支持,累计收到2100万美元的融资。官网最上方的蓝条里,Cognition也在高调展示傲人的A轮成绩。

△图源:公司官网

要是顺利完成这笔融资,这家年轻公司的估值将蹭蹭上涨,相较上一轮融资翻了6倍。要知道,Cognition的产品都还没有显著创收,去年开始研发的产品,目前仅仅支持邀请使用。

网红AI程序员Devin引发硅谷追捧

Devin问世,技惊四座。

Devin可以说是最近AI圈内的“网红”。3月12日的公告里,Cognition曾自豪地介绍这位“卷王”:时刻为各位码农服务,这边干完后,查收结果就成。

“Devin可以规划、执行需要数千个决策的复杂工程任务,在每一个步骤里回忆相关上下文,不断学习,纠正错误。”

一句指令,就能让Devin端到端跑出整个开发项目。

官方当时发布的几个演示视频,展示了多才多艺、自食其力的Devin:学习新技术,构建和部署端到端的应用程序,自己查找修改bug,训练和微调自己的AI模型……支付公司Stripe联合创始人Patrick Collison直呼,Devin可不只是“表演节目”,它干起活来可是真干啊。

△图源:X

在权威的SWE-bench评测中,Devin成功解决了13.86%的问题,力压Claude 2、Llama、GPT-4。在此之前,最好的Claude 2才只能解决4.80%的问题,不到Devin的一半。

△图源:官网

有程序员觉得很难受,以后怕是不能养家糊口了。

△图源:X

Paradigm和Coinbase联合创始人Fred Ehrsam说,第一次见到AI承担复杂任务,能做到分解步骤、独立完成,最终能还给你展示过程,“已经是能抢人类饭碗的程度”。

△图源:X

Devin甚至被放在自由职业平台Upwork上接单,并顺利完成任务。

△图源:X

放眼望去,Cognition AI的团队人均学霸。官网晒起来落落大方:

成员在国际奥林匹克编程竞赛(IOI)中共获得过10枚金牌,包括从事最前沿应用人工智能工作的领导者和建设者,曾效力于 Cursor、Scale AI、Lunchclub、Modal、Google DeepMind、Waymo 和 Nuro 等公司。

首席执行官Scott Wu认为,把AI教成程序员实际上是非常深奥的算法问题,但解题的过程“几乎就像是多年来一直在脑海中玩的游戏,现在总算能把它做成一个人工智能系统”。

虽然技术细节仍未披露,但他暗示,Devin推理能力出色,需要归功于大语言模型和强化学习技术的组合。

△图源:X

Devin成了模范码农,却在美国贴吧Reddit挨骂。“Fxxk you Devin”的帖子下方,程序员们在此聚集——急了,也怒了。

最高赞认为,”实在没眼看了,这些人冒的风险完全没必要,烧钱还不眨眼。”

△图源:Reddit

有老哥大胆预言,“这东西以后肯定很垃圾,大家心里都明白,都不敢承认是吧!”“真承认的话就被喷哈哈哈。”

△图源:Reddit

“贴吧”老哥的苛责,在理吗?

AI初创陷成本泥潭

生成式AI引发的投资热潮一直持续,行情已经高涨到让人惊叹。

去年12月,法国明星AI大模型公司Mistral AI,估值达20亿美元,比夏天时的一轮融资增长了约七倍。最近几周的一轮融资中,成立两年的AI搜索初创公司Perplexity,又获得10亿美元估值。

但天价融资背后,侧面刻画出AI初创公司当下的成本泥潭。

投资人最近开始反思:给AI初创公司送那么多钱,确实有点赌的成分在里头——但抛开我的问题不谈,你们到底行不行啊?

抛开OpenAI等通用大模型公司,对AI初创公司来说,先是研发这道难关。要么自建基础模型,要么在现有模型基础上开发——无论是训练成本,还是调用成本,都是难啃的硬骨头。

红杉资本在近日组织的AI Ascent 2024上分享,去年,各家AI公司在英伟达GPU上大手一挥,已经花去500亿美元,但由此产生的收入才有30亿美元。要是走到模型推理应用阶段,算力需求的“胃口”比训练阶段还要夸张。更别说,芯片作为抢手货,一般的AI初创企业不一定排得上号,还得另再花高价,租用AI芯片和云计算服务。

投资人在这之前或许还能扶着走,但到后来发现,AI初创公司自己造血也有些举步维艰。

比如主打AI个性化新闻推荐的Artifact,出道即巅峰,但用户增长不给力,于今年1月关停,现在已经被雅虎收购。据TechCrunch,Artifact难以在美国以外地区的取得用户增长。应用推出后下载量急剧下降,说明并未赢得更多主流受众。

但更多时候,则是留不住客户。红杉同样提到,OpenAI等AI公司的运营流量,与其他互联网应用差距明显。日活跃用户与月活跃用户的比率、首月用户留存等指标都还有不少提升空间。

AI公司提供的服务,尚未成为用户的日常使用产品。相反,用户过快增长,反而可能会拖垮公司。

如今,遇到AI初创公司里的“伸手党”,资本已经更加谨慎——要看到你的长期价值主张,要给我持续的商业模式。据Crunchbase今年年初报道,知名基金公司General Catalyst的Niko Bonatsos表示,一些AI初创企业的估值肯定有水分,他们的投资者可能开始后悔了。

“退热”在去年已现端倪。研究机构CB Insights发布《2023年人工智能(AI)行业现状报告》,2023年,全球AI初创公司融资总额已经比2022年下降10%,融资交易量创下了自2017年以来行业新低。

那些AI初创企业“尖子生”背后,都有家底厚实的科技巨头“金主”撑腰,尚且能让这些公司再发展发展。比如OpenAI背后的微软,2019年注资10亿美元,2023年跟进超100亿美元,近来双方还传出,将打造千亿美元的AI超算计划。上月底,亚马逊还向AI初创公司Anthropic追投27.5亿美元,完成去年承诺的投资协议。

但如今的趋势是,蛋糕分配的马太效应趋势越来越明显。对未来的AI初创而言,像Cognition这样的融资奇迹,还能再来几次呢?

风险提示

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
本站为您提供欧易OKEx官网的注册地址、加密货币及区块链的科普文章以及行业资讯等内容.